开学第二天,浙江宁海检察院通报了非法生产“毒胶囊”的事件,仅5个月就对外销售了9000万粒。 经检查,没收的空心胶囊及生产原料中重金属铬的含量均超过标准,最高超过正常标准的65倍。 这意味着“浙江省的食用毒胶囊9000万粒流入市场”。 ( 9月3日《北京青年报》)
据说信息读多了容易得“无力症”,不会老老实实欺负人。 仅仅两年后,毒胶囊就出江湖了,为什么不是无力的? 这次发现得还很早——今年2月开始生产,今年7月22日,因为向大众通报,所以现场进行了调查,主角依然是“工业明胶”,危害依然是“铬超标”,流出量依然很大。 9000万粒食用毒胶囊里埋了多少“炸弹”? 想想看。
“再见毒胶囊”并不意外。 就像熟爤的话一样,毒胶囊“并不是身体在战斗”。 不法商人抛弃良知,抛弃道义,被人唾弃。 但是,没有生意就没有伤害。 购买毒胶囊的药企,不应该打“500大板”吗? 不及时的监督管理应该问“为什么”呢? 生产、销售、监督、道德、制度、执行,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出乎意料,偶然成为必然,不能发生什么?
毒胶囊的发生并非偶然,从学者孙立平的角度来看,更大的可能性还是基础秩序有问题。 清风明月的社会中也没有出现一两只苍蝇。 如果有好的基础秩序,苍蝇出现也很快就会消失,找不到“腐烂的肉”。 但是,一旦基础秩序出现问题,一些身体的利欲就会困扰心灵,炮制的毒胶囊有可能逃避教练的目光,潜入“团队”,通过药企进入千家万户。
基础秩序问题是最可怕的,处理最麻烦,是食品药品频率问题的根本。 现在应该下两个决心。 一是仔细检查毒胶囊,不要害怕个别药厂倒闭。 在很多发达国家,药企只要发生一点问题,就会受到严重损害。 年,葛兰素史克企业被发现在药品原料中掺假,受到7.5亿美元的重罚。 这真的很硬。 二是仔细检查毒胶囊,别害怕个别部门关门。 在很多国家,监督管理对市场负责,即使没有查出贪污的事实,只要说明不在职场,让公众失去自信,就会影响头上的乌纱。 这才是权利和责任相等的。 这两个决心刻不容缓,无论如何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