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本篇文章5306字,读完约13分钟

独家专访丨王九山对话林炳生:永和豆浆的前世今生

      8月28日,林炳生和王九山如约在杭州会见,一位是豆浆餐饮品牌的扛把子,一位是新媒体的代表人物,高手与高手的对决,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和智慧呢?永和豆浆的成功,有什么独特的秘密吗?又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林炳生,是永和豆浆的掌门人,1982年在宝岛台湾开始开店,1985年正式取得了“永和豆浆”商标注册,1992年在大陆注册,1995年永和食品公司跨过中国台湾海峡,走进故土发展,总部设立于上海。现全国有近600家“永和豆浆”餐饮门店,其足迹可谓是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南京、成都、济南等大城市,“永和豆浆”早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次林炳生董事长乐于与王九山一起分享永和豆浆的“前世今生”,我们也有了机会对永和豆浆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探究竟。

永和豆浆品牌的起源

上个世纪50年代:一群祖籍大陆远离家乡到中国台湾的退役老兵,迫于生计,聚集在永和县中正桥畔,搭起经营快餐早点的小棚,磨豆浆、烤烧饼、炸油条,创办了一片供应早点的摊铺。

因为这些老兵手艺精湛地道,磨出的豆浆新鲜营养、香浓可口,做出的烧饼油条色泽金黄、松软酥脆,以豆浆为代表的永和地区的各种小吃店盛名远播,传遍全岛,像同时代的许多人一样,当时年轻的林炳生董事长和林建雄总裁就是从小吃着永和老兵的烧饼油条长大的,对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感情深厚,为了传承与发扬这怀念的滋味,林氏兄弟决心以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发扬光大中华的传统美食文化,立志“让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喝到永和豆浆”“永和”两个字不仅是向当年的老兵豆浆致敬,也表明了创始人想发扬中国传统小吃文化的决心;同时也代表了人们向往安居乐业、和气美满的心愿。

中国风、台湾味、两岸情

      林炳生杭州此行,和王九山特别聊得来,他表示自己非常喜欢和年轻人沟通、交流。当王九山问及“永和豆浆在大陆获得成功,让他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林炳生脸上笑开了花,说道“最开心的事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能够通过永和豆浆的链接和活动,为促动两岸积极交流做一些贡献”,永和食品秉持着“中国风、台湾味、两岸情”的品牌核心价值观,与大陆同胞们一起讲述着传统中华美食文化的故事,而“具有典型中国台湾风味的永和豆浆,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以其独特的味道和产品形象成为连接两岸情谊的特殊纽带”则带给他更大的成就感。

王九山:据说永和豆浆要建“豆浆博物馆”,这个我也很感兴趣。

林炳生:我们的豆浆博物馆建在黑龙江的牡丹江市,那里有好的空气、土壤、水质,也是优质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豆浆博物馆从豆浆的起源说起,西汉时期刘安为了给生病的母亲补充营养,研究了《本草纲目》后他开始浸泡、研磨黄豆,最终得到浓醇味美的豆浆。这也是最早有史料记载的豆浆产品。

  现代研究证明,大豆异黄酮对人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可以延缓女性更年期。豆浆博物馆就是从刘安的故事出发,从大豆原料到石磨机器各个方面演绎整个豆浆博物馆。也希望参观者能够透过博物馆,看到永和豆浆的生产基地,了解豆浆背后的文化根源。

源头种大豆:坚持品质的原料安全。

王九山:之前有食品专家对转基因的大豆制品提出质疑,永和豆浆是否使用转基因大豆?

林炳生:全世界食品领域都存在着转基因的难题,目前永和豆浆出于企业的责任感来讲,打造的是绿色基地,可以承诺永和的产品用的是非转基因的大豆。永和豆浆的大豆基地在黑龙江,黑豆基地在河南许昌,所以说,永和豆浆不是买大豆,而是自己种大豆,从源头开始保障原料的品质安全。如果像“黑心商家”的做法,直接进口转基因大豆,同样一杯豆浆的成本,就会比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制成的更便宜,但是我们坚持本地产的非转基因大豆。食品安全是永和豆浆不变的坚守和承诺,在质量和安全方面,永和豆浆的制度是刚性的,是不留余地的,也是公司内部一直不断强调的。

王九山:豆浆适合所有人喝吗?比如说患有痛风尿酸高等群体?

林炳生:我们现在的工艺可以把大豆里不好的因子去掉,留下好的因子。永和豆浆制作的过程包括烘干、脱壳、去芽等工序,把其中的嘌呤去掉。此外永和豆浆还在加工过程中将容易引起胀气的因子去除掉了。新工艺加工出来的豆浆更健康,可以保证营养充分吸收的同时也不会引起打嗝胀气,适合的受众范围也更广。

永和豆浆一直致力于做绿色环保企业,用绿色的技术,做绿色的食品。传统做豆浆要对大豆清洗浸泡,会对水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现在我们采用无尘无菌的干洗方法,不用泡豆子,光这个程序就可以节约很多水。很多人都会说在后面的工序会增加污水处理的环节,我觉得如果从最开始的加工环节尽量不浪费,才是最大的环保。

王九山:我对营销比较感兴趣,永和豆浆在LOGO设计上有什么特别的营销寓意吗?

林炳生:永和豆浆的标识形象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时代创新元素的完美结合,稻草人豆宝,象征着豆浆的中华文化底蕴与本真情怀。中国红寓意着对用户饮食营养的孜孜追求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气节。明亮的黄色是豆子的原色,代表了满意周到和探索创新的精神。永和豆浆的品牌力量,促成了永和食品公司商品事业群和餐饮事业群双轮驱动的快速发展。

王九山:永和豆浆作为一个老牌企业,您觉得传统企业应该如何看待新媒体时代的创新?

林炳生:移动互联网时代,给无数的企业带来成功的机遇,也让很多传统企业在这场新改革中黯然退出。互联网的普及让无数的个体有了发声的平台和机会,每个人都在积极拥抱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永和豆浆也紧跟时代潮流,转型创新,通过数字驱动,社群、万物互联,主动拥抱新媒体,勇往直前。在获客成本不断攀升的当下,未来企业比拼的是流量、存量和文化。在新格局下,餐饮企业要迅速反应,懂得借力发展,从而快速实现企业规模化。

王九山: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作为老牌品牌,有没有想过结合新的营销玩法可以让更多国人喝上永和豆浆?

林炳生:新的时代总会遇到新的问题,比如过去费时费力的研磨滚煮的豆浆生产方式,对现在的吃货们而言,显然太麻烦,这就需要作出改变,这里的改变不是指一味迎合消费者,而是站在品牌发展的角度,解决问题并寻求新的突破。为了让豆浆的生产流程实现标准化,同时保留豆浆的原汁原味和营养,我们在生产工艺上做了很多尝试,成功挑战不少技术难关。而为了满足大家想要随时随地喝到永和豆浆的愿望,我们又在营销模式上,相继尝试了“早点到”、“早餐吧”,以及时下最流行的“电商和直播”等零售新模式,九山兄弟为很多知名品牌在互联网营销和布局等方面都做过服务,在行业内声名远扬,以后会多多加强交流和学习,希望能够共同探讨出更前沿的新媒体布局玩法,让更多国人能够爱上永和豆浆。

王九山:新媒体时代带给您最大的触动是什么?

林炳生:无论是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网红经济,还是社群裂变的分享经济,让我最受触动的一点是,在这个时代,销售变得更容易了。过去,依靠传统的销售方式,永和豆浆的销售从一千到一万,从一万到十万,十万到百万,需要一个较差的周期才可以实现。而现在,通过网红的直播带货,永和豆浆一个活动所创造的业绩就可以轻松超过一千万,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常说,一定要借助好网络科技的力量以及好的营销模式,为品牌的增长加分。

王九山:新媒体时代,您认为永和能顺利转型的关键是什么?

林炳生:大健康产业一定是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我们做大豆蛋白食品的企业,对于素食人群还有很大的可开发空间。新媒体时代重新定义了餐饮,互联网+餐饮能为传统企业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和更为立体的发展思路,并且能吸引不同圈层的人关注,从而进行有效的传播,达到“1+1>2”的效果,这也意味着新商业模式的崛起是必然结果,而以餐饮的习性来讲,几乎都离不开“人-内容-品牌”的互动支点,如果想要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创始人精神和组织能力是餐饮企业进阶的关键。

王九山:以后会推出什么新产品和社交新零售的打法相结合?

林炳生:新品正在筹备中,依然是我最喜爱的大健康产品,结合素食主义,很快就会和大家见面。新品会结合社交电商新零售的打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以社群属性为辅助,并且非常期待在王九山兄弟尤其擅长的新媒体领域的助力下,探讨出更多新媒体的布局和打法,让更多参与者受益,到时候还会招募一批志同道合之士,强强联手,展开一个全新的营销模式。林炳生露出爽朗自信的笑声

王九山:除了做豆浆,我看您也非常乐衷于从事公益事业,同时在积极推动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

林炳生:我认为不管时代如何变,文化作为品牌的底蕴,一定要富有内涵,要对社会有所贡献,这是不能变的。作为较早在向大陆介绍台湾饮食文化的企业,永和豆浆已经在大陆获得巨大成功,自然要承担起积极推动两岸经贸、文化、艺术交流的重任。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永和文化,以文化艺术为纽带,聚集了一大批艺术家、运动员为代表的永和文化大使与永和健康大使,通过展览销售、艺术品拍卖等获利,并将获利部分热心公益与慈善,我们支持捐助了诸多爱心机构,如新华爱心基金的“捡回珍珠”计划,中国少儿基金会励基金的“不完美英雄计划”,助学敬老,创办永和希望小学,关爱孤寡老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在今年疫情期间,永和豆浆更是捐款捐物,为我们的抗疫英雄提供保障。

王九山:永和豆浆如何推动企业文化的落地?关于“文化先行,质量为先”,您怎么看?

林炳生:永和豆浆秉持以健康运动、生活美学的精神来推动企业文化。把企业从一般的生产服务营销到文化层面去根植人心。这么多年来,永和豆浆坚持做好一杯豆浆的初心,以顾客实际体验为重要参考指标,侧重于高质量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将满满深情厚谊灌注凝结到一杯豆浆之中。永和虽然是在做“豆浆”,传承的却是文化,就和中国人的“石磨文化”一样,在学习推动石磨的圆融中,我们也萃取到精致营养。今天,我们依然坚持石磨的这股圆融、圆通、圆满的精神,保持永和豆浆的独特风味。

三分傻劲、七分干劲和永不放弃的决心

弯腰并不会影响你的身高。谈到自己的座右铭,林炳生非常笃定,“创业不易,创业这些年来,我一直以三分傻劲、七分干劲和永不放弃的决心继续努力。平心过生活,用心做事业,任何产业当你做的时候,一定要做得最好,做到淋漓尽致。”

      王九山表示,永和豆浆30多年的用心经营,一杯杯营养豆浆,背后都有“永和文化”传承和守护。永和豆浆也因此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口感顺滑、口味香醇、质量品质有保障,喝起来更健康的印象。谁曾想这一杯小小的豆浆,倾注了一代又一代永和人的心血?而林炳生董事长,一个豆浆界的“灵魂人物”,既能当好师长指引你成长,又能当好兄弟慰藉心灵。从他的微信昵称“豆魂”,喜欢我们喊他“豆哥”,就可以看出他的平易近人,丝毫没有领导架子。

      通过这次与林炳生“豆哥”愉快的对话,让普罗大众了解了一个民族品牌对品质与服务的坚持。也正是这份永秉初心的热爱,铸就了永和豆浆蓬勃发展的今天。目前,凭借着超强的实力,永和豆浆成功打入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泰国、德国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并广受欢迎。从“民族品牌”一跃成为“国际品牌”,永和豆浆距离实现“让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喝到永和豆浆”的品牌愿景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永和豆浆董事长林炳生(左)/百度霸屏新媒体布局专家-王九山(右)】

 

在专访快要接近尾声时,林炳生表示,“能和王九山这样的年轻人聊得来,甚是欢喜。同时他也鼓励年轻人,发挥自己的价值,多为行业、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成为一个能为他人创造价值的人。王九山有12年的互联网营销经验,精通各种新媒体玩法,服务了这么多上市公司和世界500强品牌,一定有自己独到的优点”,他还表示会虚心向九山老师这样营销有结果的人学习。当林炳生知道王九山把他的经验撰写成书,分享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时,他坦言这就是分享精神,这就是贡献价值!甚至在看完王九山的书籍介绍之后,决定亲自推荐,并为王九山录制了一段视频见证,借此鼓励王九山的同时,也希望王九山能被更多人认识,他说,分享价值就是分享快乐。

      在现场,双方对彼此的业务发展和资源优势均表示肯定,并认为各自在业务合作、渠道开拓等方面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市场运作方面也各具特色,应充分借鉴和发挥双方优势,在新媒体营销、网络布局、引流裂变、社群玩法、资源整合、配套服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的战略合作。

      最后,林炳生相约王九山在未来多多链接,以后一起参加骑行公益大赛,一起沙漠戈壁,一起参加公益活动,以点亮更多人为使命,和更多企业和新媒体团队一起,为社会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那些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精神和使命感的企业和企业家。

      未来,永和豆浆将继续以“传承和发扬传统中华美食文化”为使命,不断创新,坚持把永和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华人食品品牌,并逐梦前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够看到永和豆浆的身影,在海外的华人都能随时尝到故乡的味道。值得一提的是,永和在推动企业自身进步的同时,不忘推进祖国两岸及港澳地区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进一步促进两岸经贸与人文交流,永不止步!

 

永和梦,中国梦,世界梦,必将实现!

《九山有约·名人对话》,我们下一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