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本篇文章813字,读完约2分钟
编织幸福生活——茂名信宜竹编从乡间走向世界
中国人使用竹器历史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竹器就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从书简到乐器、房屋交通、家具器皿,中国人当之无愧是世界上最懂竹、最爱竹、最会用竹的民族。勤劳的信宜劳动人民,用纯朴的智慧把竹编做成了影响世界的产品,并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信宜也因此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竹器之乡。
信宜市位于广东西南部,素有“八山一分田”之说,20多万公顷的山地,自然生长着单竹、毛竹、楠竹、黄竹、石竹等竹子,总面积超过4万多公顷,成为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为信宜竹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信宜市以竹器编织始于明清时期,早期产品主要是谷箩、米筛、簸箕、竹篮各种生活用品,且以自产自销为主。信宜的竹编规模化生产,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1980年的时候,中国贸易代表团率领信宜的竹编工匠到美国、法国、日本进行竹编工艺表演,从此,信宜的竹器工艺品开始扬名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一带一路的产品。信宜竹编以手工制作为主,经验丰富竹编匠人用简单的工具,凭着自己的经验,锯竹、修竹、开间、劈篾、劈丝、刮蔑、刮丝,修长的竹子就变成了编织材料。编好的竹器,还要经过修剪、去毛刺、装饰、防虫霉、染色等后期处理工艺才算成功。
近年来,伴随信宜竹编在国际市场上影响不断提高,信宜竹编艺人也不断探索创新,开发出竹藤、竹木、竹芒、竹铁混合编织,产品也不断根据欧美市场变化创作,发展各类竹编产品近万种,年出口超过2亿件,创汇数亿美元,出口额占全国竹器出口的近三成,成为全国最大的竹器编织基地。
今天,信宜市编织工场星罗棋布,遍及全县各乡镇农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信宜市的编织企业已发展到1000家,大多数上规模的企业都实现了网上交易,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带动下,全市有25万农民从事竹器加工业,更带动了当地运输、包装、饮食等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发展,成为信宜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